不少爸媽都希望子女從小就有優勢,早早便讓孩子學習多種語言。美國著名認知神經科學家兼香港大學客座教授Laura-Ann Petitto經多年研究,分析語言及腦神經之間的關聯,發現幼兒學習語言黃金期是三至六歲,且越早學習雙語越好,日後較只學單語的幼兒在語言、認知、記憶力、閱讀及社交發展等方面均較優秀。
Laura-Ann Petitto日前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記者會上表示,曾研究一批由初生至10歲的兒童,在不同年齡階段同時學習兩至三種語言,當中包括15組不同語言組合,發現幼兒越早接觸雙語越佳。她指出,幼兒學習語言時,首先依靠聲音,然後才慢慢理解字詞意思,並透過該種語言規律學懂語言。
學單語如腦部「減肥」
部份家長憂慮過早讓孩子學習雙語,會增加幼兒負擔;惟研究也發現學習雙語的兒童,左腦控制語言的區域,較學習單語者發達,也不會增加處理語言關連的大腦前額葉負擔。她形容,兒童只學一種語言,有如為腦部「減肥」,反之學習雙語可訓練腦部更發達。她在美國曾進行一項測試,家庭環境較差、但在雙語學校同時學習英語及西班牙語的兒童,在智力、閱讀理解及記憶力等方面,均較家庭條件較好、但只學習英語者為佳。
她建議最佳學習雙語的年齡是三至六歲,因腦部語言發展能力較敏感,10歲後腦部的語言發展已趨穩定,雖仍可學習語言,但越遲學習,所需時間及阻力越多,容易帶有口音及不夠流利。若要達到較佳的語言學習效果,應讓孩子恒常運用雙語,不應只局限在課堂上,透過朋輩間社交互動來學習。
家長經常要求子女學習兩文三語,她提醒,幼兒對歧視非常敏感,若家長灌輸語言時有優先次序,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,應平等對待每種語言。創立教育神經科學的她以研究語言與腦神經聞名,周六將在港大舉行公開講座分享研究。
不認同一歲學外語
浸大教育學系副教授潘玉琼表示,認同三至六歲是學習語言期。她不認同部份父母安排一歲幼兒學外語,此外,美國權威學術期刊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)公佈的研究卻指,由10歲起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,成年後其大腦會比只懂單一英語的人更發達,證明10歲才學習雙語仍可刺激腦部。研究員分析20位現年約30歲成年人的腦掃描,這批人全部自10歲左右開始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,且至少在英國居住13個月;研究員將腦掃描影像與25位同齡、但只說英語的人比較,發現前者的大腦白質比後者多。
新聞探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