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獨特雙語言政策

新加坡獨特雙語言政策

新加坡獨特雙語言政策

高齡九十一歲李光耀因健康惡化而辭世,但這位新加坡建國總理實行的語文教育政策,仍可造福新加坡好幾代的人。從新加坡獨尊英語到近來的華語熱,正可看出新加坡一路走來的政治轉折。

新加坡在一九五九年成為自治邦之前,共有華文、英文、馬來文和泰米爾文學校系統,以李光耀為領導班手的人民行動黨,重視族裔和諧,首先確認把英文作為「第一語文」,以便跟世界接軌;其次有鑑於有百分之六十是華人,李光耀定出華文作為「第二語文」,此外各族群都需掌握自己的母語,以免造成族裔紛爭。
李光耀自己學習中文,或許有人會認為他是為了選票,他要求子女也跟進學中文,那就是不忘本。等到中文成為世界潮流,新加坡人早已紮下良好的中文根本,掌握了中英文的優勢,使新加坡人民身處東南亞複雜的環境中,競爭力始終名列前矛。

李光耀的「去方言化」是一系列軟硬兼施手段:1976年棄繁體字、學簡體字,棄注音符號、學漢語拼音;1979年推行「多講華語,禁講方言」;1981年華族學生姓名、街道名一律漢語拼音化。2011年他寫了一本書《新加坡雙語之路:我一生的挑戰》,講述自己投注50年心力,把新加坡從「各說各話」打造成「多數人都通英文也懂母語的國家」。

目前新加坡60歲以下的人在家說話也用英語,其「母語」可說是英語。這一代人剛好碰到1980年代新加坡廢除華校,全部以英語為官方語言,學校一律英語授課。70歲以上老者的母語是海南話、潮州話、客家話、廣東話等。

而在近年大陸改革開放後,新加坡政府和民間都有意推行華語文,幼稚園、小學每天都至少有1節華語課,下課後家長也熱衷讓小孩讀華語補習班。主要動力是很現實的問題:新加坡小學六年級會考,將母語列入考試成績。

但華語熱歸熱,畢竟使用英語太久,新加坡籍教師的華語文程度並不夠好,華語教材也過度簡單,星國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,目前積極向台灣、大陸等華人地區徵求華文老師。

瀏覽數 : 575
作者:吳思瑩
發文時間:2015/03/28

新聞探討

  • (600字以內)
留言身份 :
相關新聞
Related News
熱門活動
Hot Event
知識百科
Knowledge Inf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