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喜歡的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喜歡的音樂品味,例如高中時喜歡S.H.E的《戀人未滿》,出社會後喜歡蔡健雅的《Letting go》。但偶爾在享受一個人的空間時,會想起在高中時初戀的歌曲,聯結了某些記憶、片段,還有些年少輕狂的事,更把自己帶回到那樣的時光裡。外國知名專欄作家表示,許多學者的研究報告證實,比起成年後常聽的歌曲,青年時喜歡的音樂會聯結大腦,引起強烈的情感作用,而且不會因年紀增長而減弱。這些青少年時期喜歡的歌,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部份,也對於我們未來的社交、自我形塑中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人們聽到喜歡的音樂有許多有趣的反應,有些人會邊聽邊打拍子、有些則是跟著哼旋律、有些甚至擺動身體隨之起舞,因為當耳朵聽到音樂後,大腦與音樂的互動中,大腦皮質會受到刺激,並且將節奏、旋律與聲音變成一個融貫的訊息,跟著哼唱時大腦的前運動皮質會因此活化;而隨之起舞時,大腦的神經與音樂的節拍同步運動;專心聆聽樂器的彈奏或是仔細聽歌詞時,也能幫助大腦增強注意力與集中力;聽歌陷入回憶時,甚至是刺激儲存人生與關係資訊的前額葉皮質,由此可見音樂對大腦的影響有多大。
人的大腦在12歲到22歲時,神經會快速發展,這個時期喜歡的歌曲也會被強烈的記入腦葉,音樂不只與回憶連結之外,更能夠改變人的情緒。研究指出喜歡的音樂會影響大腦的愉悅迴路,釋放出多巴胺、羥色胺與催產素等其他讓人感到開心的神經化學物質。越喜歡這首歌,聽到時釋放出愉悅分子就越多,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時,可以試看看挑一首喜歡的歌,幫助自己排解壓力,比起透過藥物或是飲酒舒壓,音樂是個健康又簡單的方式。不管喜歡的歌曲有多久遠,不論是老一輩喜歡鄧麗君的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中年一輩喜歡陳昇的《然而》,或是年輕一輩喜歡五月天的《盛夏光年》,都能夠過音樂將我們帶回到青春悸動的愉悅。
新聞探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