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北部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顯示,有9成5的大學生覺得理財很重要,但進一步調查發現,實際有在理財的人卻少於2成,想法和行為表現有很大落差。
據調查,近一半的大學生生活開支來源主要來自父母,四成多生活費來源是打工。如果扣除日常花費,多數學生表示,剩餘的錢傾向花在購物和娛樂,僅有約2成大學生從事投資理財。在這之中,高達9成的人選擇以儲蓄方式理財,而會參與股票投資的大學生不到1成,其中獲利的學生僅佔3成。雖然大多數人肯定理財重要性,仍有不少大學生認為現階段應先投資自己,理財的問題交由父母打理就好。
專家表示,家庭整體的理財容易使所有收入、支出都混在一起,如果沒有個人理財的習慣,通常會不知道花費在哪,自然而然也無法開源節流,大學生金錢管理應以「儲蓄是理財的基礎」為原則,忍住消費欲望並量入為出,將每月所得扣除基本開銷與儲蓄金額後,剩下才是可以自由運用的部分。
如果不想成為每月花光光的月光族,到底該如何理財既能享受生活,又能收支平衡呢?理財師師建議可以採取1/3理財法,把每月收入分成三個部分來打理。首先,拿出收入的1/3用於生活費,例如付房租水電費、交通費、通話費等,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物質需求,再加上養成記賬的習慣,可以幫助理清“想要”和“必要”的,讓每月省下一筆開銷。下一步,每月1/3的收入用來強制儲蓄,可以參考兩種實用的投資方式:一是定期定額存款方式,與工資卡結合,根據每個月發工資的日期自動進行定期定額扣款,是一種將活期收入轉入定期扣款的方式。二是投資貨幣基金,年收益率在4%左右,比活期存款高。等到自己資金夠多時,可以投資更高收益的基金。
最後,剩下的1/3的收入,可以根據自己階段性的目標彈性運用,同學同事聚餐、安排旅遊等等,讓自己理財跟生活品質兼顧。除了養成個人理財正確習慣之外,增進自我價值也很重要,參與多元化的課程,培養新的工作技能等,努力工作爭取升值加薪,才是使財富增加的主要源頭。
新聞探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