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台灣學歷貶值,高學歷不再等於高就業率,博士生如過江之鯽,滿街都是。有些人讀博士只是要一張文憑,以便找一個大學教授的職位,職場高學歷低就的現象屢見不鮮,報告指出,十年來大學就業市場的供給人數,有明顯往低入取門檻去工作的趨勢,大學新鮮人從事第一線服務業或銷售人員工作已不在少數。
以民國93年到103年過去10年資料分析,整體而言,教育程度越高的就業人力,隨著時間經過,越往低資格別工作就業的趨勢越加明顯,至於高資格別工作不同教育程度投入比重,專科、高職、高中、國中、國小以下等皆明顯下滑。
製造業雖然整體就業供給增加幅度不大,但針對高資格別的人力投入增加幅度最高,而運輸倉儲資通信、住宿餐飲、工商支援則以低資格別工作供給人數增加最多。
現今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,「經歷」高於「學歷」,然而博士生畢業動輒年屆30,揹負著「年齡高」、「身段高」、「薪資要求高」的刻板印象,加上沒有工作經驗,致使一般企業進用意願較低。
未來高資格別工作仍以研究所教育程度就業供給為主。若以不同教育程度別來觀察資格別工作變化趨勢,大學就業供給人數有明顯移往低資格別工作趨勢,表示大學學歷的畢業生應徵相對低資格的工作,先求有再求好。
雖然高學歷「低就」成為台灣社會一種趨勢,碩士考清潔隊、博士去當司機、學士擺地攤,是趨勢下產生的較極端現象。但是,低就不是失敗,只是環境使然,提早擁有一技之長,將能在現在社會更有競爭力。
新聞探討